此前,金炉村依托本村的茶叶和中药材产业成立了山墩坡铁炉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但是该专业合作社在带动贫困户就业方面的作用不明显。曾俊到村后,在派出单位的支持下,将该合作社打造成了开州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为16名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就业岗位,其中包括6名建卡贫困户和1名低保户,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每个月的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
在大进镇金炉村的山间公路上,经常能看到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他短寸平头,中等个子,戴着眼镜,透着一股书生气。遇到村民,他不时停下来,用方言亲切地打着招呼,聊上几句,看上去仿佛与这里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融为一体。
他就是开州区就业服务中心办公室的曾俊同志,2018年9月,他被派到大进镇金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近两年来,他每天骑着摩托车穿行在金炉村的扶贫山路上。在这条路上,曾俊跑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通过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为37名村民找到了合适工作;通过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让210名村民提高了就业能力;通过打造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解决了2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题。截至2020年6月,金炉村7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

曾俊同志在入户走访
他将工作送到贫困户手上
2018年9月,曾俊带着行囊,到金炉村开始了他的驻村生活。“那是我第一次到金炉村,心里很没底,但还是很向往。”对于驻村扶贫,曾俊既期待又忐忑。为了摸清村里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和求职需求,曾俊花了两个月时间,对村里535户村民进行了走访,并对村里贫困劳动力建立了专门的就业台账。最多的时候,曾俊一天走访了30多户村民,“朝九晚五”也被他主动改成了“朝八晚六”。两个月后,他手里便掌握了一份75人名单的金炉村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信息表。2018年10月,金炉村3社村民张亨书告诉曾俊,她想要找一份工作,增加家里的收入。“张亨书是建卡贫困户,因为要照顾家中老人,不能离家太远。”曾俊介绍说。为此,他联系了大进镇字轩电子厂,向他们介绍了张亨书的基本情况和求职需求。当月中旬,张亨书如愿到电子厂上班,每个月的工资为1800元。

大进镇精准扶贫就业车间
“那是我第一次帮贫困户找到了工作,也给我以后开展工作增添了信心。”回忆起帮张亨书成功就业时,曾俊的脸上挂满了笑容。截至目前,曾俊已经为37名记录在账的村民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组织技能培训“授村民以渔”
大进镇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为了推动当地扶贫产业的发展,市派驻镇工作队和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决定大力发展高山生态茶和中药材产业,并制定了打造“万亩茶园”、茶旅融合的产业发展规划。但种植茶叶和药材是门技术活,曾俊在走访中了解到,此前因为缺乏技术指导,当地的茶叶和中药材效益不高,部分村民对发展茶叶和中药材产业持观望态度。为了增强村民的信心,曾俊决定组织专家对当地村民进行技能培训。2018年11月,曾俊通过开州区就业服务中心协调培训项目,邀请了专家到金炉村开展茶叶和中药材种植技能培训。

金炉村群众参加茶叶和中药材种植实用技能培训
通过培训,村民掌握了种植茶叶和中药材的实用技术,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村民胡显国在技能培训前,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种庄稼和卖兽药,年纯收入有4万元。通过技能培训后,胡显国种植了35亩中药材,年收入提高到10余万元。截至目前,金炉村新种植茶树1400亩,改造老茶园800亩,种植前胡150亩、黄精220亩,许多村民因此找到了增收渠道。
给村民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此前,金炉村依托本村的茶叶和中药材产业成立了山墩坡铁炉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但是该专业合作社在带动贫困户就业方面的作用不明显。曾俊到村后,在派出单位的支持下,将该合作社打造成了开州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为16名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就业岗位,其中包括6名建卡贫困户和1名低保户,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每个月的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

曾俊将入户调查统计信息录入系统
在走访中,曾俊还了解到,部分贫困劳动力因各种原因无法通过市场获得就业机会。金炉村5社的邓先六就是一个例子。“邓先六年近50岁,家中有3个子女,都还在上学。因为身患矽肺病,邓先六不能外出务工,种地收入便是他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了解到邓先六家中的情况后,曾俊为邓先六申请了清扫公路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补贴1800元。据曾俊介绍,他驻村以来,先后为12名贫困劳动力申请了公益性岗位,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就业扶贫就是让村民有活干、有收入,目前村里的炒茶厂正在规划建设中,到时候可以为村里再增加20个就业岗位。”曾俊始终把村民的就业问题放在心上。